资讯动态

糖尿病实验动物模型(实验性糖尿病动物模型)

2022-04-05 10:37:14
|
访问量:113892

  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引起的代谢紊乱综合征,常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但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缺乏针对性强的有效治疗手段。

  起初,世界卫生组织( WHO)将糖尿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随着对糖尿病认识的逐步加深,对其遗传易感基因及免疫学的深入研究,美国糖尿病学会( ADA) 专家委员会对糖尿病的分类重新做了修订,将其分为:

  I型糖尿病( T1DM)

  II 型糖尿病( T2DM)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

  糖尿病临床多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多见于I型糖尿病);疲乏无力、肥胖(多见于二型糖尿病)。

  糖尿病动物模型是研究糖尿病发病机制及新型治疗药物的关键,通过对建模过程中的动物模型表观现象的观察及药物作用于相应动物模型后的一系列反应,可直接或者间接地认识其病因、机制及新药。所以,选择适宜的糖尿病模型是研究的前提条件。本篇将为大家介绍常见的糖尿病动物模型。

  I型糖尿病

  1、自发性I型糖尿病

  NOD(non obesity diabetes)小鼠是一种自发性I型糖尿病小鼠。发病表现与人糖尿病症状相似:高血糖、糖尿、多饮、多尿等。若无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动物多因酮血症在1-2月内死亡。

  雌性NOD小鼠糖尿病发病率高于雄鼠。

  2、诱发型I型糖尿病模型

  链脲佐菌素(STZ)诱发大鼠、小鼠发生的I型糖尿病模型,与人类I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病程经过以及胰岛形态学改变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STZ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糖尿病动物模型化学诱导剂,它对动物胰岛B细胞有特异性的破坏作用。利用该特点,使用高剂量STZ致动物胰岛B细胞坏死,诱导动物发生I型糖尿病。具有方法简单,用药量下,特异性损伤胰岛B细胞、药物毒性较低等优点。

  ▶建模方法:

  Wistar大鼠(200-300g)一次性大剂量或多次小伎俩腹腔或静脉注射STZ(60-80mg/kg),72小时后会出现血糖稳定升高、“三多”症状(多饮、多食和多尿)明显,检测血糖在11.1mmol/L时即制成无炎性I型糖尿病。

  II型糖尿病

  1、自发性II型糖尿病模型

  OLETF大鼠:轻度肥胖、高胰岛素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14周大鼠已存在胰岛素抵抗,体内和腹内脂肪重量增加,同时存在三酰甘油和胆固醇的增高。24周发病率可达到100%。

  db/db小鼠:瘦素基因缺陷导致的先天肥胖II型糖尿病小鼠。发病过程与人II型糖尿病非常相似,是目前最好的II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之一。由于瘦素缺陷导致迷失,在出生后2周内就发生高胰岛素血症,3-4周内发展为肥胖,8-10周就发展为糖尿病,如不干预多在10个月内死亡,可发生明显的糖尿病肾病。

  KK-Ay小鼠:是一种毛色基因(Ay)突变型糖尿病小鼠,Ay基因不仅影响小鼠的毛色,还在遗传易感性基础上加环境因素引起小鼠代谢紊乱,出现肥胖、高血糖、脂代谢紊乱、高胰岛素血症等代谢综合症而诱发糖尿病,与人类II型糖尿病的表现极其相似,是一种理想的II型糖尿病动物模型。2月龄时开始中度肥胖,4、5月龄进入稳定期,并逐渐出现角膜退化、细胞核内损伤等症状;15周龄时还会出现心肌间质纤维化;后期的高肾脏糖蛋白、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积聚会进一步恶化形成糖尿病肾病。

  2、诱发型II型糖尿病模型

  诱发型II型糖尿病模型大鼠(Wistar或SD大鼠)是在高糖高脂条件下饲养,造成超重及肥胖发生糖脂代谢紊乱诱发胰岛素之后,一次性腹腔注射小剂量STZ,渐进破坏胰腺B细胞,使该模型具有肥胖IR、高血糖、高血脂等特点,与临床II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经过相似,基本符合II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建模方法:

  Wistar大鼠,体重180-200g,高糖高脂饲料饲养连续8周以上,用15-30mg/kg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2%STZ溶液。评判标准为:在胰岛素抵抗基础上,空腹血糖≥16.7mmol/L。

  造模方法简便易行,成功率高,重复性好,是研究II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相关并发症及药物学评价的较理想的模型。


  • 业务咨询

    业务咨询专线:133 7682 0615

    Email:lxyjy@wie-biotech.com

在线留言(即刻联系为您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 ×
留言咨询

感谢您的关注,如有需要请留言,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