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与科研一直是中国广大医生纠结的难题,现在很多医院都强调,医生要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做好科研工作。但现实很尴尬,不少临床医生缺乏科研基础,文献看不懂怎么办?其实很简单,临床医生最不缺的就是临床样本,好好利用这个切入点不枉每天做了那么多台手术。下面就分享一下高分文章临床问题研究设计,为大家指明道路。
首先,临床研究我们可以分为三类:
单纯根据临床资料进行研究
收集资料进行实验室研究
通过临床研究验证实验室研究结果
就这三类研究方法,给大家扩展开来说明一下:
1. 病因研究:一定要有对照组,剂量效应很重要
(1)病例对照研究法:
①提出假设:某种因素可能是引起某一疾病的危险因素或预防因素
②选一组确诊病例,找一组相匹配的不患病者作对照组
③进行严格的对照观察,调查两组中暴露于该因素者的比例
④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有无显著差别
⑤讨论结果的可靠性及其意义
优点:简便易行;可以充分利用已确诊的病例;可结合日常的诊疗工作进行,易取得患者的合作,结果较可靠。
缺点:属于回顾性的研究;回忆带有主观性,可能会有回忆偏倚;选取的病例与对照组可能会有选择偏倚;确定因果关系时有一定的局限性。
(2)从病例收集资料进行实验室研究
①提出假设:某种因素增高可能是引起某一疾病的危险因素或预防因素
②选一组确诊病例,找一组相匹配的不患病者作对照组
③取血液(或其他)标本,送实验室测定标本内该因素的含量
④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的该因素量有无显著差别
⑤讨论结果的可靠性及其意义
(3)整体人群对比研究
①假设:某种因素可能是引起某一疾病的危险因素或预防因素
②研究方法:统计整体人群中某种因素与某种疾病发病率的关系
优点:是整体人群的对比研究,排除了抽样误差
缺点:实施难度较大。
(4)前瞻性研究
①提出假设:某种因素可能是引起某一疾病的危险因素或预防因素
②在一个群体内调查具有该因素的人群(有或无)
③长期随访,调查暴露者该病的发生率,与未暴露者相比
④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有无显著差别
⑤讨论结果的可靠性及其意义
2. 诊断方法研究:一定要有对照组
如:某诊断方法用于诊断某病,该病患者100%阳性,因此该方法诊断价值很高,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没有对照组
①假设:某一新诊断方法对某病有使用价值
②对确诊病例与正常对照组用该法进行检测
③根据其结果算出假阳性率,假阴性率与正确诊断指数等指标
④据此判断该方法对某病的诊断价值
3. 防治方法研究
(1)标准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试验
比如:治疗前未用某药;随机分组:一组治疗,一组不治疗
①假设:某药对某病有效
②对确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③治疗组给该药
④对照组给安慰剂
⑤如该病已有疗法,则两组均加用已有疗法
⑥设定判断疗效指标,观察一段时间
⑦患者与治疗医生皆盲
(2)不完全标准方法:回顾性、无对照、非随机对照、单盲或不盲
①用患者治疗前后病况做对照;或用本单位以往治疗结果作为对照组;或根本没有对照组,将治疗结果与文献上传统方法的疗效相比,回顾性或前瞻性
②较易实施
③患者病情本身会有一定自发性变化;两组病例轻重、评估者经验及水平不同;与文献上病例轻重、诊断标准、评估疗效方法、评估者经验及水平等均不同,也不能排除医师与患者主观影响,有一定误差
4. 发现新病种
总结一下,就是要:目的明确,有对照组,方法严格,资料完整。